[ 设为首页 ] [ 加入收藏 ]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15:27:24

热门关注

所在位置:首页 > 我的家风故事 > 正文

我的家风故事(第十四期)

发布时间:2019-04-16 18:48:00 来源:河北区纪委监委

编者按:近期,河北区纪委监委在全区开展“我的家风故事”征集活动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,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。截至目前,在全区各部门各单位精心组织下,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、踊跃报送,共征集感人至深的家风故事、弘扬美德的家规家训、谆谆告诫的廉政家书作品200余篇。即日起,“河北清风”开设“我的家风故事”专栏,陆续选登优秀作品,通过讲述家风故事,弘扬传统美德,展现家国情怀,敬请关注。

(一)

一个少数民族家庭的家风家训

河北区光明小学 穆园媛

一闭上眼,我又仿佛回到了儿时胡同里祖辈的那间小平房。屋子不大住着我们祖孙三代,桌子的玻璃板下有一张泛黄却平整的证书——“五好家庭”证书。从认字开始,我就向家人询问证书的来历,长辈们总是会心一笑,抱起我讲述着我家的家风家训。

廉洁是一种品格

爸爸时常对我讲爷爷年轻时就参军打战去了,解放后在看守所工作。爷爷工作很辛苦,而家里条件一直不是很好,多年来这一家老小琐碎杂事都交给了我的奶奶,艰苦本分成为她持家的训条。那时爸爸因为营养不良想吃牛肉,可爷爷奶奶都没给买。知道我家情况的人找到爷爷劝说他利用工作便利卖个人情,顺便能给自己谋点“福利”,平时笑眯眯的爷爷突然板起脸,大声呵斥:“我是共产党员,国家交给我的工作我应该尽职尽责完成,我有工资够养活一家人,决不干违法乱纪的事情。当然就算有人记恨我也不怕,我的儿女家庭更不怕任何报复!”这种刚正不阿的性格使他在教育子女时异常严厉,自家的困难无论多大都是小事,不能影响工作,更不能毁了廉洁的家风。

“少数人”不是“特殊人”

我家是个回族家庭,祖祖辈辈都是穆斯林。父母从来不会因为民族、相貌而歧视、羞辱他人。我小时候班里只有我一个回民,所以不太习惯任何猪肉制品的气味,吃饭时总躲着大家。班里的同学不理解,常拿这事开玩笑。这时我就会很生气地和他们理论,哭着鼻子回家。父母时常告诫我不要总是和同学因为小事发生口角,他们不是故意说你的,因为他们不理解民族习惯的区别,我们更应该像同住一个屋檐下的一家人,彼此相亲相爱,和睦相处,我们不是特殊人,不能要求别人为你改变什么,我们要学会宽容以待。

这就是我的家风家训,没有华丽的文字,但却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。

(二)

终身学习是我最难忘的家风

新开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张媛媛

我最难忘的家风就是舅舅身上体现的终身学习的精神。

舅舅年轻时身材魁梧,一双眼睛炯炯有神,步伐稳健有力。当他说话时,声音有感染力,带给人一种安全感。年幼时的我,常常喜欢去舅舅家里玩。每次去总能看到书桌上摊开些书籍或是杂志。那时我曾经认为读书只是与学生有关,和大人毫无关系,因此年幼的我看到桌上那些书刊时,脑子里首先反应的是“这是不是漫画书?还是小人书?”但是,当我走近翻开看时,却发现纸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字,并没有色彩斑斓的图画,也没有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。一次闲暇的时候,舅舅告诉我,那些书和杂志,都是他平时需要阅读学习的。他说,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,为了灵活的处理工作中的突发情况,他必须坚持不懈的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。从学校中学到的只是理论和基础,随着新技术新理念出现,以前学到的知识就可能变得陈旧,只有勤读书才能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。我当时觉得这些听起来有些深奥和神奇,但却深深刻印在记忆中。

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逐渐理解了舅舅这种终身学习的精神。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,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读书,既是正心修身的一种方法,也是敬业奉献的一个侧面。正所谓天道酬勤,想要干好工作没有捷径可走,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,才能更出色的完成工作,而读书则可以为此奠定夯实的基础。

终身学习,这就是我的家风。书籍与我们亦师亦友,读书在荡涤我们心灵的同时,更塑造了敬业奉献的意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