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设为首页 ] [ 加入收藏 ]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15:27:24

热门关注

所在位置:首页 > 廉润河北 > 正文

廉润河北·先辈寻廉(一)| 李大钊

发布时间:2025-04-29 09:53:19 来源:河北区纪委监委

李大钊

李大钊(1889年10月29日-1927年4月28日),字守常,河北省乐亭县人。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,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,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,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。

求学经历

-津门求学:1907年夏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,学习日语、英语、政治学等30余门课程,期间为勉励自己改名为“钊”,改字“守常”。

-日本留学:1913年冬前往日本,1914年9月进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科本科学习,师从安部矶雄等,接触到马克思主义,研读马克思著作,初步建立唯物史观思想基础。

革命生涯

-传播思想:1916年回国后出任《晨钟报》编辑主任,发表《青春》等文。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,同年6月30日发起创立少年中国学会,俄国十月革命后,发表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》《庶民的胜利》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》,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。

-建党先驱: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,同年10月建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。1921年推动中共一大召开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,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。

-推动合作:1922-1924年,同共产国际和孙中山沟通,推动国民党改组和国共合作。1924年1月参加国民党一大,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。

-领导斗争:1925-1927年任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,领导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。

被捕就义

1927年4月6日,李大钊被奉系军阀抓捕。同年4月28日,英勇就义,时年不足38周岁。


威武不能挫其气

利禄不能动其心

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、教授,被北京女高师、中国大学等高校聘为教授后,每月能拿到200块银元以上的收入,完全能过非常富裕的生活。当时的他已是社会名流,威望很高,交友也广,但从不讲排场,常年过着艰苦生活。他把大部分收入用作党的活动经费,剩下的工资还要接济贫寒青年和有困难的同志,夫人赵纫兰因此常常为家里的柴米油盐发愁。

李大钊憎恨、反对旧社会的腐败堕落。对于如何抵御腐败,李大钊主张:“衣食宜俭其享用、戚友宜俭其酬应、物质宜俭其销耗、精神宜俭其劳役,威武不能挫其气、利禄不能动其心。”

第一次国共合作后,李大钊担任北方国共两党的最高负责人,许多款项均经李大钊之手,但他却从未乱花一分一文,全部用在革命事业上,被捕后对自己经手款项的出处都作了详细说明。他牺牲后,就连日本帝国主义为了配合侵略中国所主办的报纸《顺天时报》都撰文说,“李大钊平昔不事储蓄,身后极为萧条”,李宅室中“空无家俱,即有亦甚破烂”。